刚柔相济 杨氏太极拳“云中燕”的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8-02-28    来源: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古城、水城、太极城。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即生于此。1840年前后,杨露禅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永年县设坛教拳,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

  师从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承人赵宪平老师,被世人称为“云中燕”的第六代传承人闫姿良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在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道路上继续前进。

  太极的三种境界,千磨万击还坚劲

  1994年,这时的闫姿良年轻气盛、活泼好动,此时正遇到赵宪平。他们以武会友,令人惊奇地是,无论闫姿良如何凶狠地去攻击,依然会被赵老师所降服。闫姿良说:“年轻以胜为荣,遇到好的武动就一定要学会。”

  在闫姿良的回忆中,学习太极是一个极度艰苦的过程。每天至少五个小时的练功时间,早晨四点起床到六点,上午九点到十一点甚至中午,下午五点半到八点,在晚上除了睡觉就是练功。有时,闫姿良压腿到麻木,站起来就会摔倒,半个多小时才恢复。

  学艺过程中,赵宪平老师会随时随地的跟着闫姿良对她进行指导。闫姿良站桩站不好,便让她回去端花盆;不知道手该如何游走,这个便让她在水缸里打太极。

  太极拳的三种境界,和佛家道家有一定的关联。你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才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传承太极,不做武夫做武者

  据闫姿良回忆,师父赵宪平不仅武德好,道义也很深,要求她虚心认真观察、揣摩每一个动作。赵宪平老师不忌讳与别人切磋交流,并且说:“输赢都是正常的,通过交手你才能知道自己缺点在哪,才能进步。”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闫姿良说,“赵宪平老师是对我学艺道路上影响最大的人。”太极拳博大精深,不单是传统的肢体上的武术,更是太极文化的传承。

  闫姿良在永年清晖书院有自己的太极拳馆,她要求弟子先练基本功和气,套路最后练。同时,她要求弟子们像赵子龙一样,不仅有武功,还要有武德,其中最重要的是心地善良、孝敬父母。闫姿良说:“不能做一介武夫,要做一个有文化的武者。”

  闫姿良也有自己对太极传承的担忧:“永年是太极拳的根,但到外边就都变味了,外边的太极拳最基本的松腰松胯都没有,好多动作都是属于广播体操式的,没有太极拳的味道。”

  对于未来的规划,闫姿良希望从徒弟中选出下一代继承人,更好地传承太极文化。

  创新技法,云中飞燕有绝活

  在太极拳的基础上,闫姿良将八极拳的技法也融入到了太极拳中。杨氏太极拳发力要内含,但闫姿良的创新就是发力。闫姿良说:“无论比武、表演、健身,都要因事制宜,每一个动作你能快也能慢才行。”

  发招要松弛有度,不将打拳速度固定化,无论在应对对手突然的攻击还是表演的可观赏性,都发挥巨大的优势。

  因为练剑动作轻盈灵动,又恰巧姓“闫”与“燕”谐音,同门便称她为“云中燕”,这一名字也沿用至今。

  闫姿良小时候练过别的武术,也注重腰骨的练习,发力和柔韧性有优势,太极剑就是她的绝活。“练太极剑呼吸要匀称深长,也蕴含气功。”她说,“太极剑有一种柔美,一种自我陶醉。”

  如今的广府古城,太极文化已蔚然成风,每日清晨随处可见练习太极拳的人们。这里流传着一种说法:“不会太极拳的人,不算真正的广府人.”太极文化在新一代太极人的努力下,必将源远流长。(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李林翰 孙树靖 文/图片/视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