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第一年 “枣花”更香甜

发布时间:2018-02-24    来源: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在中国的北方每年进入腊月二十以后,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蒸上几锅香喷喷的枣花馒头,寓意来年蒸蒸日上。上世纪九十年代每逢过年,家家户户蒸枣花热火朝天的场景最为常见,如今这种家家户户蒸枣花的情景已屈指可数。

自制面制枣花

  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小村庄——商丘市后台乡单庄村,这种年前蒸枣花的习俗仍被一小部分家庭保留了下来。每年腊月下旬,老常一家都会蒸上一些枣花来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对于今年刚刚脱贫的常茂申一家来说,更是值得庆祝的一年。腊月二十八,老常的妻子便开始发面,准备第二天蒸枣花用到的食材,二十九一大早,便开始揭面、盘面、蒸枣花、馒头…… 忙的不亦乐乎。

老常的妻子制作的面制枣花

刚出锅的枣花

  年近七十的老常如今已是儿孙满堂,子女常年在外打工,老常与妻子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2015年扶贫政策下来后,老常家被评定为贫困户,不甘贫困的老常,通过政府的帮扶与自身的努力,今年终于脱贫。谈到脱贫,老常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了国家的好政策,农民的生活越过越好,自家蒸一些枣花寓意来年生活甜甜蜜蜜。老常说:“今年儿女们都领着孩子回家过年,蒸一些枣花让从小在城市长大没见过传统枣花的的孙子孙女们稀罕稀罕。”与现如今形形色色的美食相比,枣花并不算什么高档美食,但对于老常而言,它却是团圆的象征,也是年味的最终展现。

老常的妻子手捧枣花,脱贫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枣花的盛行,还要追溯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过去由于生活困难,出嫁的女儿春节回娘家时带的枣花越大越多,就被认为是越孝敬父母,因此在农村有比枣花大小的习惯。谁家女儿回来了,左邻右舍就都会争着去看枣花。枣花大的,娘家人脸上也有光彩;枣花小了,做女儿的便自觉在娘家抬不起头。久而久之,看枣花就成了拜年的一项有趣的活动,渐渐地也成了人们看女儿家穷富的标志。

商店售卖的新式冰糖枣花

居民选购枣花

商场售卖形形色色的枣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枣花也悄悄地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先是女儿们春节回娘家不用再亲手蒸制枣花,取而代之的是商场里出售的冰糖枣花、蛋糕枣花、面包枣花...... 大红枣也变成了冰糖、奶油、面包...... 蛋糕枣花比面制枣花更香甜可口,包装也更华丽更精美,更重要的是方便。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在商场购买枣花,而面制枣花将会越来越少。虽然拜年送枣花的风俗在农村被幸运地保存了下来,但作为礼品的面制枣花已很少见了。其制作方法作为一种民间工艺也渐渐被人们淡忘,孩提时代记忆中的枣花早已成为历史。在一些人抱怨年味儿越来越淡的时候,这种面制枣花也是最能体现年味的一种符号,不是吗?(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常春龙 文/图/视频 指导老师 冯小霓)


热门推荐